創業資訊 - 創業指南 - 創業政策 - 投資理財 - 連鎖加盟 - 創業計劃書
有“中國打工皇帝”之稱的唐駿透露,他在麥道夫事件中共損失約276萬美元。唐駿估計,現在委托海外銀行理財的中國富豪超過3萬人,“這些人這次都會遭受損失,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
身家超過10億元的超級富豪都不聘請專業理財公司,現金多用于業務擴展。
身家在1億元至10億元之間的富豪理財投資占其資產的三分之一。
身家在5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的一般富豪都委托理財公司,希望錢保值。
唐駿把富豪分成三類,超級富豪、富豪、一般富豪。在中國,超級富豪是那些身家超過10億元的人,他們都不聘請專業理財公司,大多沒有現金,只擁有實體公司,現金多用于業務擴展,在產業擴展中實現回報。投資對快速擴展業務的他們而言也是不合適的,擴展需要錢,若從銀行貸款,利息也是6%,委托別人理財,才6%到8%,還不如用自己的錢做擴展。
而富豪是那些身家在1億元至10億元之間的人,相對比較注重理財,在他們的資產組合中,產業投資、股權投資、理財投資各占三分之一。
一般富豪是那些身家在5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的人,他們都委托理財公司,希望錢保值,錢不是太多,經不起折騰,一不小心一輩子心血便付諸東流。
與唐駿要好的理財經理告訴他:在中國,他們最愛找的是那些身家在5000萬元到1億元的人,而對黃光裕、陳天橋這樣10億元級的人從不過問。
對比歐美富豪與中國富豪,兩者理財觀念相差殊異。在歐美,身家超過5億美元的算超級富豪,他們的錢不會完全用于產業擴張,而是聘請專門的理財團隊,但很少聘請外包的基金、銀行經理。他們認為這種不完全的委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理財經理們的經驗與智慧。
1億美元到5億美元之間的歐美富豪,他們全部委托理財公司。1000萬美元到1億美元的是一般富豪,他們會委托機構做股權投資,一般是投給類似紅杉這樣的基金公司,不會自己做。
中國富豪理財的觀念尚未普遍樹立,尚不信任專業理財智慧,個中緣由與環境有關,比如,在美國個人很難進行股權投資,只能通過機構進行,而在中國則可以通過人脈關系做到這些。
唐駿的理財觀
唐駿的錢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1500萬美元,委托海外銀行打理,是他的保險基金、養老基金,唐駿希望這部分錢在10年、20年之內,增值速度超過物價增長就可以了。另外一部分錢是大頭,由唐駿自己管理,主要做股權投資,包括上市與非上市公司。
“我的投資方式是東西結合,但主要是發揮身處中國的環境優勢,”唐駿說,“從2003年到現在,我個人管理的資產的收益超過30%。”
歷經麥道夫事件,唐駿說自己得到兩條經驗教訓:一是不能迷信專業理財;二是中國有很好的投資機會,自己在中國的投資整體收益超過30%,今后應該更加注重在中國投資。
盡管如此,唐駿仍然認為專業理財能夠降低損失。“去年全年紐約股票市場與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縮水超過42%,我才30%,這就是專業理財與個人做二級市場的差距。”